南非航空称已开始做恢复运营准备
2023年来,党员服务队主动服务,多次进企业,排查隐患10余处,积极主动了解用户用电难题,宣传公司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以提质增效为根本,创新服务模式,及时响应客户诉求,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供电服务,解决客户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他强调,甘肃电投集团坚决有力服务发展大局,为我省能源安全保供和经济稳定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省属能源国企在关键时刻的应有担当。以确保行业优质工程、争创国家级优质工程金奖为目标,强化进度、投资、质量、安全、环保五大控制,努力打造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工程。
紧盯重大节点目标,科学安排工期,强化要素配置,通过挂图作战、严格奖惩,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速跑,确保按期保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国家能源局将继续服务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在能源规划、项目建设、电力保供、清洁能源发展等方面提供有效政策供给,推动甘肃省能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甘肃电投集团要打造绿色精品工程,全力打造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电投样板。常乐、张掖、金昌三个百万吨储煤项目计划2023年底建成投运,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保障我省电力和煤炭安全可靠供应。其中,张掖电厂21000兆瓦扩建工程、常乐电厂21000兆瓦扩建工程计划2025年底全部投产,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电网电源结构、增强电力保供能力、提升新能源外送能力。
本次开工的五个重大项目,对于提升系统支撑和调节能力、稳定煤炭供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要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确保项目尽快投产发挥作用。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张掖市、酒泉市有关负责人,中央在甘企业相关负责人,甘肃电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万祥、副总经理田红、向涛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张掖发电公司、常乐发电公司、相关施工单位干部职工代表800余人参加了开工仪式。三、有关建议为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保障大电网安全和民生用电底线,结合电力供需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出如下建议:(一)全力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力燃料安全稳定供应一是保持煤炭稳定供应平衡市场供需。
二是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进一步发挥中长期合同压舱石作用。分类型看,水电4.2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4699万千瓦。其中,二季度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针对电煤中长期合同中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督促尽快补足局部地区的电煤中长期合同缺口,实现煤电企业中长期合同100%均衡覆盖。
督促协调煤炭主产地政府,尽快放松按核定产能生产政策,缩短停产整顿时间,增加保供产能。3.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9个行业。
一季度,湖南、新疆、天津、安徽、江西、上海、广西7个省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下降超过5%。一季度第一、二、三产业合计用电量1.7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分类型看,水电544小时,同比降低92小时。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超过28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4.8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52.5%左右。
其中,规模以上电厂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8.3%,主要水库蓄水不足以及今年以来降水持续偏少,叠加上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是今年一季度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五是全国共有26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西部地区用电量增速领先。火电1097小时,同比降低18小时。滚动优化新能源发展规模、布局和时序,合理推进新能源建设进度,保障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
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一是第一产业用电量2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
一、2023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情况(一)电力消费需求情况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1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比上年四季度增速提高1.1个百分点,电力消费增速稳中有升。全国电力市场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106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
火电13.4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51.1%,同比降低3.0个百分点,其中煤电11.3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3.0%,同比降低3.1个百分点。其中,造纸和纸制品业(3.5%)、食品制造业(2.7%)、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2.2%)3个行业用电量为正增长。一季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6%。2.四大高载能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个行业。构建支撑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深度利用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明显增加新能源建设、骨干网架建设、消纳等一系列建设和运行成本,新增成本需要在发输配用各环节间科学、公平负担,因此亟需建立更为有效全面的系统成本疏导机制,进一步细分出电力容量价值、灵活性价值和绿色价值,提升系统供电保障能力和灵活调节能力。(二)电力生产供应情况一季度,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900万千瓦,其中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3366万千瓦。
此外,煤电企业持续亏损导致技改检修投入不足带来设备风险隐患上升,均增加了电力生产供应的不确定性。一季度增速比上年四季度增速回升1.0个百分点。
进一步规范贸易商长协,要求扣除流通服务费用后,折算港口价、坑口价应符合有关政策明确的合理价格区间内。近年来乡村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拉动第一产业用电量较快增长。
(二)加快重点电源电网工程建设,提升电力系统调节支撑能力一是加快推进新增电源项目建设,挖掘现有发电机组潜力。东北送华北电量1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1%。
6.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4.消费品制造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12个行业。规模以上电厂火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7%和4.4%。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比2022年增长6%左右。
拓展实施能效提升项目,推动消费侧节能降耗提效,引导全社会节约用电。一季度,全国跨区输送电量18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3%。
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气候,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一季度,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5%、2.0%、6.4%、3.0%。
延续保供政策,保持政策稳定性,保障后续持续增长的发电用煤需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另一方面是受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的拉动。预计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其中煤电1158小时,同比降低11小时。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适度拉大峰谷价差,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用户削峰填谷,引导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兴主体发挥调节性作用。
加强对各地落实电价政策监管,进一步规范电力交易组织,坚决防范各地对交易价格的不合理干预,真实反映市场供需情况,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受来水持续偏枯、电煤供应紧张、取暖负荷增长等因素叠加影响,贵州、云南等少数省份电力供需形势紧张,通过加强省间余缺互济、实施负荷侧管理等措施,有力保障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守牢了民生用电安全底线。
气电550小时,同比降低25小时。一季度,全国共有26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其中,宁夏(14.6%)、青海(12.2%)、甘肃(10.9%)、西藏(10.3%)4个省份同比增速超过10%。
分大类看,四大高载能行业一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4.2%,增速比上年四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13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2.4%,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